從「城市宣教」到「牧養宣教」

從「 城市宣教」到 「牧養宣教 」

勞伯祥牧師
(角聲宣教士學院院長,基督教角聲佈道團創辦人)

  關於「城市宣教」,「角聲」在過去的四十多年中,經過好幾個的不同的階段。最初是沿用一般教會慣常的方式,就是舉辦佈道會,到校園,療養院,及透過街頭佈道等等方式傳福音;由於是聯合教會一同進行,果效還可以,但每次佈道行動都十分緊張,尤其是佈道大會,邀請工作很不容易,所以壓力很大。

  後來我們用「建立接觸點,建立友誼,建立信仰」作為佈道方針;並開始了街頭服務站;接觸社區大眾。我們在牆上掛上寫著「基督教角聲佈道團,關心你和你一家,免費為你們服務」的橫額;而「免費」兩個字寫大一點,小字寫著「量血壓,信件翻譯」等服務內容,表達我們關懷社區的意願。結果不少途人接受服務,連對面餐館的人也送來免費茶點。透過服務,接觸了不少街坊,交了不少朋友,還可以到家中探訪,引領他們歸主。由於行動中有服務元素,故我們稱之為「關懷佈道」行動,參加者也逐漸增多。

  這行動讓我們明白教會的主動關懷,得大眾信任與喜愛是很重要的。後來我們更以「將一個完整清晰的基督徒見證放在社區中」作為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提倡「完整見證」的定義是:「切實的愛心,堅定的信仰,聖經價值的實踐」。同時,在 1988年開始出版《號角月報》,希望透過報紙可以有「登堂入室」的功能,讓更多大眾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為甚麼這樣做,同時誠懇的邀請大眾「與我們交個朋友」,這也是《號角月報》創刊號的社論主題。

  後來,在一次被邀主講的教會夏令會中,讓我回想已往的牧會生活,弟兄姊妹的愛護之情時,突然有很強烈的孤單感。但就在那時,心中泛起一節經文:「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約 10:16),這經文給了我很重要的啟發。從那次開始,我決志用「牧養圈外的羊」作為「角聲」的事工目標,而且擬定「尋找,餵養,保護,醫治」作為事工方針。在實踐的過程中,各地基督徒因認同我們的「異象」,紛紛邀約我們前往設立分會,讓我相信「牧養宣教」確是當代教會應該正視的宣教之路。

  但誠然地,在這個「牧養宣教」的大方向中,我們仍需要有很多的思考,即如當我們說去「尋找」時,我們需要明白,真正的尋找並非接觸交流而矣,而是當社區大眾主動來接受我們的關懷時,我們才算是真正的找到他們。同樣甚麼是「餵養」,甚麼是「保護」,甚麼是「醫治」,都是我們在「牧養宣教」過程中,應該不斷反思的。而這正是我們開辦「角聲宣教士學院」,以及出版「牧養宣教」期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