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聲書室好書推薦

《21世紀教會成長學》和《都市裡的基督徒》

陳凱琳

  提摩太凱勒牧師所撰寫的《21世紀教會成長學:以福音為中心的城市教會新異象》(原文書名:《Center Church: Doing Balanced, Gospel-Centered Ministry in Your City》)與雷蒙貝克牧師(Ray Bakke)所著的《都市裡的基督徒》(The Urban Christian)是兩本深入探討城市宣教、基督徒使命與教會事工的重要著作。這兩本書的成書時間相距二十多年,所描述的城市觀大不相同。雖皆聚焦於城市的教會使命與基督徒角色,卻在觀點及實踐的重點上各有特色,能相互補充,提供讀者更加完整而平衡的視野。

  在凱勒牧師撰寫的《21世紀教會成長學》中,城市被視為文化、經濟和社會互動的樞紐,具有多元、快速變遷、個人主義盛行的特點。他認為城市不僅是居住和工作的場所,更是思想和價值觀碰撞交流的重要場域。凱勒牧師強調因著城市的全球化與多元化特性,都市居民普遍擁有較高的教育程度與獨立思想,教會必須具備文化敏銳度,以理解和回應城市居民的深層需求。在此定義下,凱勒的城市觀聚焦於城市的結構性與組織性等特徵,認為教會應該透過植堂、參與社區、投入公共議題等整體策略,來觸及城市居民。他強調教會應作為有組織的整體事工,透過有效的模式與策略,更廣泛地影響城市的文化與社會。

  凱勒牧師以自身在紐約市的多年牧養經驗,提出了「中心教會」模式,即教會要以福音為核心,在神學立場、文化敏銳與社會實踐之間取得平衡。該書認為,教會若只專注於神學而不關注文化,或過度妥協於文化而失去福音的純正,都會使教會無法有效地觸及和影響現代都市人群;凱勒牧師特別指出城市植堂的重要性,認為透過植堂可以觸及不同社群和文化背景的人群,有效地擴展福音的影響力。此外,他也強調教會公共使命的重要性,主張教會應該積極參與社區公益和社會正義議題,展現福音在城市生活中的真實力量。

  另一方面,雷蒙貝克牧師在《都市裡的基督徒》中則強調城市的人際互動與日常生活層面。他認為城市是人們每日生活、工作的環境,也是日常人際關係形成與發展的場所。貝克牧師書中所探討的城市,有人際疏離、社會不平等、貧困與犯罪等具體的社會問題,他認為這些是每個基督徒必須積極回應並投入的議題。

  貝克牧師的城市觀更加注重個人與人之間真實而緊密的互動關係。他鼓勵每一位基督徒積極參與城市生活,強調個人在職場、社區和家庭中的角色,提出基督徒應視自己為宣教士,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投入,展現福音的真實性與影響力;雷蒙貝克牧師特別強調職場見證,指出職場是城市宣教的關鍵場域,基督徒應以專業能力、誠信態度和愛心行動,影響職場文化。他也鼓勵信徒主動投入社區服務,回應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貧困、犯罪和教育不公等社會問題,透過實踐福音的核心價值,帶動城市的轉化。

  從兩本書的比較來看,凱勒著重於城市的整體性,聚焦於組織、文化及公共事務的策略性參與;而貝克牧師則強調城市作為日常生活和人際互動的場所,著重於個人如何在具體社區與職場中活出信仰。兩種定義並不互斥,而是彼此補充,共同構成對城市更完整的理解。凱勒牧師提供的是整體性的城市教會策略,適合教會領袖和牧者用於組織規劃和長遠發展;貝克牧師提供的是具體的個人行動建議,激勵信徒在生活中主動參與社會與職場。

  兩書共同的貢獻在於提醒教會與信徒,城市宣教必須兼顧整體教會架構與個人實踐行動。教會若只重視內部成長,忽視外在社會參與,將難以有效影響城市;個人信徒若僅專注個人屬靈生命,忽略集體見證的力量,也無法全面展現福音的真實。因此,這兩本書的搭配閱讀與實踐,對現代都市教會及信徒而言,具有非常重要且實際的價值。

  《21世紀教會成長學》《都市裡的基督徒》提供了互補的視野,能幫助現代都市教會更完整地實踐福音使命。這兩本書不僅適合教會領袖、牧者和信徒深入研讀,也提供了明確的實踐指引,幫助教會和個人在城市環境中共同發揮福音影響力,推動城市的屬靈與社會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