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宣教的迷思

藝術宣教的迷思

陳鈞陶

  神創造天地萬物,最初人類看見大自然的美麗,於是便衍生詩歌、音樂、舞蹈、戲劇、繪畫各種方式來表達讚頌之情,何其美妙。人類美的觀念都是源自神,藝術創作是一種特別的恩賜,能夠發揮創作的恩賜來事奉,是一件十分喜樂的事情。我的藝術宣教事奉是從福音漫畫開始。

奇異的漫畫宣教
  福音漫畫並非如其他事工那麽容易見到宣教果效,常常被人視為可有可無的義務事奉;說到要出版漫畫書冊,更是難於登天,我的漫畫事奉之路甚為曲折離奇。最初我得到香港聖公會週報邀請編繪漫畫,並有次文化堂的支持,出版了漫畫集。後來負責澳門《時代月報》的漫畫專欄《明亮濠光》,並且獲得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的支持出版了漫畫集。那時,我改編摩西的故事成為四格漫畫,連載在加港不同的教會媒體。經過數年的筆耕,當籌備出版《摩西的杖》的時候,卻是困難重重,出版計劃一直束之高閣。很多家長反映,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實在需要有更多正向理念的兒童讀物。可是當我要出版福音漫畫集的時候,卻得不到主內肢體的支持,很是氣餒。文藝復興時期,教會和富有的信徒贊助藝術家把神學理念貫注於作品中,成為當時的視覺神學。可惜在這個資訊發達的世代,神的兒女卻缺乏藝術的屬靈遠見。

 文藝宣教的異象
  我把出版意念交託在禱告裡,天父卻引領我開啟了文宣事奉。過去十年,我一邊堅持創作漫畫和聖經故事插圖,一邊學習文宣,用生活化的題材述說福音信息。感恩有次文化堂的支持,在香港出版了四本散文。後來領受藝術宣教的異象,策劃了一套藝術與信仰的課程,幫助學員重尋美的標準和學習研讀聖經的方法。這套課程在疫情中幫助很多人度過窘境;然而當我尋求基督教機構來支持出版有關藝術靈修的新書時,再次一波三折。這個出版異像從神而來,卻沒法得到福音機構的支持,令我感到十分疲累。我能理解福音機構的困難,事實上他們也有難處。
  《詩篇》118篇位於和合本中文《聖經》的中心,道出神的指示:「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詩118:8-9)經文表示我們要全然倚靠父神,我從《詩篇》得到安慰,就學習放下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專心禱告等候父神的帶領。某天靈修,重溫希臘文Mártus,這個字的意思是見證人,神在歷代歷世尋找見證人述說祂的大能和恩典。這個希臘文還有另一個解釋,解作殉道者,意思是無條件甘心奉獻的人。於是我就禱告父神,祈求祂感動五十位見證人,集資出版這本述說神創造大能的《畫出生命之道》。信息發出後,在三天裡得到五十位見證人的回應,集齊資金落實出版計劃。這次的經歷給我深切的反省。

沙灘上的足印
  藝術宣教常常被人忽略,藝術宣教者的境況更是孤立無援。我彷彿是置身於荒島的求生者,不斷在沙灘上塗鴉,對外發出信息,卻遲遲得不到回應。然而當我在荒島的沙灘上回望,沒有塗鴉,只有一行足印⋯⋯
  一九六四年,瑪姬(Margaret Fishback Powers)寫了一首優美的詩篇¹,描述主與她在夢中同行,沙灘上有兩雙足印;但當她到了人生最愁苦難熬的日子,回望沙灘上只有一雙足印。瑪姬質問為何她需要主的時候,主卻離開她。主輕聲回應:「你見到一雙足印的時刻,是我懷抱著妳。」
  這首詩深深感動很多在憂傷中的信徒,然而《足印》²(Footprints)的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
  耶穌道成肉身,為世人的罪而捨己。最後陪伴主在客西馬尼園的三個門徒,都昏睡了,祂身邊沒有一個人能明白宣教路的孤寂。但基督耶穌緊緊倚靠著天父,禱告裡表白要照父神的旨意成全使命。沙灘上的一雙足印,是耶穌基督在人間用生命走過的蹤跡;藝術宣教者也當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參太16:24;可8:34;路9:23),全然倚靠父神,跟從主的足印,把足印踏得更深,好讓後來的人可以有跡可尋,成就獨特的宣教使命。
每一步踏在主的足印上,使我體會自己的軟弱,只有仰望父神的大能,才能讓我走出人生的荒島。這些年來的文藝事奉,使我看見生命的亮光,耶穌正站在足印的盡頭,溫柔地等候跟從祂的人。

回應經文:
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詩43:3)

註:
1.瑪姬・費雪貝克・包爾斯,《足印背後的故事》,加拿大,加拿大中國信徒佈道會,2005年,p18.
2.《足印》原名是《我有一個夢》(I had a dream),瑪姬・費雪貝克・包爾斯,《足印背後的故事》,加拿大,加拿大中國信徒佈道會,2005年,p3.

 

作者:陳鈞陶 (筆名保捷),任職設計師、插畫師及專欄作者, 著作有《52封不寄的情書》、《畫出生命之道 – 植物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