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聲宣教士學院: 藝廊作品賞析
受胎告知
《受胎告知》,格拉佐爾修道院的亞美尼亞福音書手稿,1323,藏於亞美尼亞馬泰納達蘭研究所
The Armenian Gospels of Gladzor, The Annunciation, 1323, Matenadaran, Armenian.
《受胎告知》是耶穌誕生系列藝術創作的經典主題之一,這幅畫來自亞美尼亞福音書的手抄本,是14世紀格拉佐爾修道院的修士們創作而成。格拉佐爾修道院是一所中世紀時期的亞美尼亞大學,是兩所“偉大的學習中心”之一,與塔特夫大學(c. 1340-1425)一起“本質上具有單一的傳統”。它於1280年左右建立,一直經營到1340年,並“留下了豐富的知識遺產”。馬捷納達蘭(亞美尼亞語)研究所,也稱亞美尼亞國立寫本館,正式名稱為梅斯羅普·馬什托茨寫本研究所,以亞美尼亞文字創造者梅斯羅普·馬什托茨名字命名,是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的一個博物館、手稿庫和研究所。 它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中世紀手抄本和書籍的儲存庫之一,世界上最大的亞美尼亞手稿儲存庫,涵蓋了神學、哲學、史學史、歷史、地理學、語法、藝術、美術史、醫學和科學等廣泛的主題。
這幅畫呈現了典型的中世紀藝術風格,注重經文的圖示性,呈現出平面性和裝飾性的效果。作為童女的瑪麗亞被聖靈感孕,在圖中可以看到三位一體的神經由聖靈進入瑪麗亞身體的超自然過程,清晰而直接地以圖釋經,闡明了福音的要義。從建築物、人物肖像和衣服褶皺的結構,依稀可以看見古希臘羅馬藝術的遺傳,但立體感和空間感已經大大減弱,只具有圖示的意義。
耶穌誕生之夜
蓋爾根,《耶穌誕生之夜》,橡木板上油畫,34×25.3cm,1490,倫敦國家畫廊收藏
Geertgen tot Sint Jans, The Nativity at Night, Oil on oak, 34 x 25.3 cm, 1490,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蓋爾根(荷蘭語:Geertgen tot Sint Jans,約1465—約1495 年),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尼德蘭藝術家。他的一生主要為哈勒姆的宗教團體聖約翰兄弟會工作。儘管他英年早逝,其代表畫作仍留存至今。
這幅畫講述了一個傳統的聖誕故事:基督誕生在一個馬廄里,他的母親 “把他放在馬槽裡,因為客棧裡沒有地方”(《路加福音》2:7)。 躺在馬槽里的嬰兒基督被馬利亞、約瑟夫和崇拜他的天使們看護著,一頭牛和驢從後面的黑暗中探出頭來。 《聖經》接著描述了牧羊人如何在夜間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路加福音》2:9)。 透過馬廄搖搖欲墜的後牆,我們看到牧羊人蜷縮在火堆旁,他們的狗就在旁邊。 他們敬畏地仰望著閃閃發光的天使。 一個人用紅色斗篷遮住眼睛;另一個跪在地上舉起雙手,驚歎不已。
黑暗中的馬廄被基督之子發出的神聖光輝照亮,這個想法來自十四世紀廣受歡迎的神秘主義者瑞典聖布里奇特的著作,她描述了基督誕生的情景:“她生下了她的兒子,從他身上散發出如此難以言喻的光輝,太陽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聖約瑟夫放在那裡的蠟燭也沒有發出任何光亮,神聖的光輝完全消滅了蠟燭的物質光輝”。 以這種方式點亮夜景的想法並不是蓋爾根提出的,而是基於雨果 · 凡 · 德 · 戈斯(Hugo van der Goes)兩幅失傳的《耶穌誕生》夜景。
這幅小畫可能是為私人靈修而作。 雖然沒有凡 · 德 · 戈斯失傳作品那麼複雜和雄心勃勃,但它或許更加感人。 嬰兒基督發出的神聖光芒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營造出一種親切感和敬畏感,吸引我們進入畫面。 畫家仔細區分了不同的光源:馬槽裡的孩子、火光和天使。
這幅畫曾經色彩更豐富,尺幅也更大。 畫中的一些細節,如右上角橫樑上掛著的籃子或靠在後牆上的一捆玉米,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這幅畫於 1901 年被切割成現在的大小,1904 年在柏林私人收藏時被大火燒毀。 極度的高溫可能使顏料起泡,造成許多細小的圓形損失,例如聖母的額頭上就有明顯的損失。 顏色也發生了變化:聖母的衣服和幔子曾經是深淺不同的藍色,但現在看起來是黑色的,天空也是如此。
牧羊人的崇拜
拉圖爾,《牧羊人的崇拜》,布面油畫,107x131cm,1644,藏於巴黎盧浮宮
La Tour Georges de, 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oil on canvas, 107x131cm, 1644, Louvre, Paris
拉圖爾(法語:Georges de La Tour,1593年3月13日—1652年1月30日),法國巴洛克時代畫家,生於法國洛林,以繪畫燭光作為光源的晚景聞名,題材主要為宗教畫和風俗畫。
《牧羊人的崇拜》構圖非常講究:在背景中,牧羊人和牧羊女帶著禮物,與從正面看到的面帶微笑的牧羊人形象對稱,牧羊人手持笛子,把手放在帽子上,天真地向聖嬰表示敬意。 這組牧羊人形成構圖的縱軸,使構圖更加穩定。 不過,拉圖爾也創造了一個對角線的縱深運動,從右側前景的聖約瑟夫開始,到左側雙手合十祈禱的聖母結束。 繈褓中的聖嬰也以一定的角度出現,但他的軀體被描繪成前凸后翹的形狀,形成了與前者相反的對角線。
“放射光芒的孩子”這一主題在整個十七世紀一直與奧古斯丁 “聖言之光 ”的形象有關。 但拉圖爾只是間接地照亮了聖嬰,光源是聖約瑟夫手中的蠟燭,他用手遮住了蠟燭。 這一手勢可以結合 「隱藏的上帝 」這一概念來解釋,這一概念在 16 和 17 世紀滋養了人們對聖約瑟夫的虔誠: “因為約瑟夫用他的雙手觸摸到了上帝隱藏的聖言。 通過約瑟夫的管道,上帝的聖言被積極地啟示給了整個宇宙;因為約瑟夫使他復活並守護著他,直到他向所有人顯現的時候“。 因此,聖約瑟夫是基督的養父,他在聖子顯露神性之前的嬰孩時期將其隱藏起來,就像喬治 · 德 · 拉圖爾畫作中用手隱藏象徵基督人格的蠟燭火焰一樣。
賢士的崇拜
魯本斯,《賢士的崇拜》,布面油畫,251x328cm,1617—1618,藏於法國里昂美術館
PIERRE-PAUL RUBENS,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oil on canvas, 251x328cm, 1617-1618, Museum of Fine Arts of Lyon, French
彼得 · 保羅 · 魯本斯(荷蘭語:Sir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蘭德斯畫家,巴洛克繪畫早期代表人物。魯本斯的繪畫有濃厚的巴洛克風格,強調運動、顏色和感官。魯本斯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壇畫、肖像畫、風景畫以及有關神話及寓言的歷史畫聞名。
“賢士崇拜”的場景很少被處理得如此人性化和奢華。 馬利亞和約瑟夫躲在一個被改建成馬廄的石窟里,背景是磚木結構的棚屋。 嬰兒床上簡陋的稻草層與裝滿金幣的鑲邊碗的華麗和這些遠方來客華麗的服飾形成鮮明對比:皮草鑲邊的華麗外套、耀眼的金色外衣、錦缎和綾羅綢缎。 國王們站在同一條斜線上,無疑讓人聯想到人生的三個時代。 在他們旁邊,僕人們端來皇家供品。 在背景中,士兵和觀眾擠在狹窄的空間里,組成了一支姿態和表情各異的雜牌隊伍。 一個非常年輕的男孩被淹沒在人群中間的陰影中,他拿著沒藥看著我們。
魯本斯曾多次描繪這一主題。 這幅約創作於 1617—1618 年的畫作很可能被私人收藏過,因為其寬大的畫幅讓人無法想像它曾是祭壇上的裝飾品。 這幅畫曾被複製到版畫和掛毯上,賺取過可觀的財富。
逃往埃及
维托雷-卡帕乔,《逃往埃及》,木板蛋彩畫,72x111cm,1515年,華盛頓国家美术馆收藏
Vittore Carpaccio, The Flight into Egypt, oil on panel, 72 x 111 cm, 1515,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維託雷·卡帕奇奧(義大利語:Vittore Carpaccio,約1465—1525/1526年),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 卡帕奇奧主要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繪畫以及早期尼德蘭繪畫風格的影響。 他的畫作總是表現出一種幻想的感覺,似乎在回顧中世紀的浪漫,而不是分享下一代的田園風光。 同時代的人認為卡帕奇奧的畫風過於保守,幾乎沒有受到他在世時改變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人文主義潮流的影響。
《逃往埃及》也是當年卡帕奇奧的導師貝利尼巔峰之作的主題。 與他的導師相比,卡帕喬的人物畫線條更加清晰,更有古風的味道,而天空則呈現出一種柔和的色調,這正是對生活仔細研究的結果。
約瑟夫、馬利亞和她剛出生的兒子耶穌逃離伯利恆,踏上了前往埃及的路途。 他們在躲避希律王的追殺,希律王想要殺死這個孩子。 卡帕喬沒有把重點放在他們的緊急逃亡上,而是展現了神聖家族的中途旅程,他們的步伐並不急促。 約瑟夫催促著蹣跚的驢子前行,回頭關切地看著瑪麗和孩子。 黎明破曉時,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色和一條蜿蜒的河流映入眼簾,畫面十分寧靜。
在十六世紀的威尼斯,聖約瑟夫是一位理想的父親形象,這個故事正迎合了這一流行趨勢。 這個故事還讓卡帕喬展示了他描繪紋理的天賦,從驢子毛茸茸的皮毛到瑪麗近乎金屬質感的斗篷。 這樣的家庭題材的畫作很適合在家中展示。
畫廊設計者: 郝青松博士
郝青松,藝術批評家,策展人,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策劃眾多當代藝術展覽,擔任多項國際藝術展評委及顧問。2023年長島大地藝術展策展人,2021年杜克大學「雅歌文藝獎」視覺藝術評委,2018年普渡大學中國當代藝術展策展人。